住進來新家一陣子了
最近開始比較有抓到新生活步調的感覺
也才有時間重新統整一些居家裝潢的心得
之前在IG有提到我自己在居家裝潢這邊的統整法
收到滿多私訊想要知道如何尋找室內設計公司及設計師
又該怎麼跟設計師表達自己的需求
感覺是我們這個年紀大家會開始遇到的事情
而且以自住宅來說 尋找設計公司,設計師裝潢這件事是相對大的支出
一輩子可能也只會經歷過幾次
畢竟裝潢做好就做好了
如果不滿意需要重做的話不論是工跟錢跟時間,都會變得很麻煩...
所以多看別人的經驗心得做功課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我自己把居家裝潢的前期大概分做幾個step
希望可以幫助到跟我一樣第一次從頭到尾參與家中裝潢事務的朋友們
1.裝潢風格釐清
在需要其他人幫忙之前
必須要先清楚自己需要被幫什麼樣的忙
裝潢也是一樣
要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裝潢風格
像是:日系無印風/現代風/古典風/新古點/鄉村風/工業風等等
這時候就要大量的搜集相關的圖片
我跟男友在那段時間常瀏覽裝潢網站有
。PTT裝潢版
。mobile01
先不設限的大量瀏覽裝潢照片
看到喜歡的馬上存下來
我跟男友就是直接在line上面開一本相簿
那陣子只要看到喜歡的裝潢照片就新增到相簿中
大概存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看出一個輪廓
啊~原來我們偏好這樣的設計風格啊!
比起用風格定義的名詞跟設計師溝通
不如直接以圖片展示自己喜歡的元素
因為每個人對風格定義名詞的內心想像都不太一樣
就像一開始我跟男友覺得 我們喜歡現代風的俐落裝潢
也一直用「現代風」跟設計公司討論
但累積了一陣子回頭看喜歡的裝潢照片
比起現代風會有的線條設計
我們其實喜歡更加沈穩內斂的實木元素
存下大量照片這點在中期跟設計師溝通上對我們幫助非常大呦!
當然也不一定只有一種風格
有時候看圖看一看會發現
啊~家人喜歡新古典的優雅,但我喜歡美式鄉村可愛復古
這些都可以後續再跟設計師溝通,做不同的元素融合
2.量化資訊&視覺化需求
對自己喜歡的風格元素輪廓比較清楚後就可以開始整理資訊
因為我實在是很懶得每一次詢價就要把家裡的所有條件都跟設計公司說一次
真的沒有這麼多時間一直repeat
在一樣的話講了兩三次後
我決定把所有溝通會用到的資訊都整理成一份pdf直接傳給對方==
pdf內容包含以下
。房屋基本資訊:地點樓層/室內坪數/交屋時間/預計動工時間/預計入住時間/預算
其中預算部分的話通常設計師或設計公司都會有自己的基本設計費用或工程款的下限,
通常都會寫在他們的網站或是粉絲專頁等等
預算可以以裝潢總價做初估,例如整間房子大概就是200萬預算
也可以以每一坪大約做多少估計,例如新成屋一坪10萬,二手屋一坪15萬
大概的概念是,以相同的條件來說,如果是全空屋去做的話會比舊屋翻新來得便宜
因為舊屋需要處理原本的裝潢,例如舊的木地板不要了~或者是立新的牆面前要把舊的隔間先打掉~
所以每坪單價就會多出拆除的部分
。目前房屋格局&尺寸:這個大略即可,可以先跟房仲或是前屋主要,不用太精細
因為等到後續設計公司要出格局圖的時候,大部分設計公司都會自己過來量的~
。建商原始格局:初步讓設計師知道可能哪部分有外推或者是主樑等等
。設計裝潢需求:這時候我們之前抓的圖就派上用場啦!喜歡的圖貼上去~
。特殊元素需求:例如我們家是把一房打掉改成開放式書房,想要用木板做個一半開放式的拉門,所以針對拉門另外找了很多照片
還有如果不喜歡哪些元素也可以特別標注
像我也有在PPT內特別提到,因為我很容易過敏請避免會堆積灰塵的浮雕設計
講得越清楚越可以節省來回溝通的時間成本囉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整理這些資訊很耗時間
但基本做一份PPT需要的時間
根本就比跟一家設計公司第一次溝通的時間來的短呦
完全不用精美
主要就是圖貼一貼就可以了
當你發現一樣的對話重複到第三次的時候
就會感謝自己有做這個ppt了~~~~
而且我覺得過程中有點好笑的事
有一兩家我把資訊傳給他們之後
還被對方質疑我是不是把其他設計公司幫我們做的資訊轉給他們
好像覺得我偷了什麼東西這樣
哈哈哈不要這樣好嗎
3.依照想要的風格觀尋找設計師
對我來說「哪一位設計師」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哪一家設計公司」
我跟一位品牌創立的主理人朋友聊過
因為都有從0開始開發產品的經驗
我們一致覺得
找設計師這件事要按照設計師本身「擅長的風格」去做參考
今天如果自己喜歡的是日式無印風
但配合的設計師作品都是古典華麗系列
即便這位設計師再知名或是親友推薦等等
在討論設計成品的磨合過程都會很痛苦.....
再來還有跟設計師溝通過程中讓我覺得氣場有沒有對到
畢竟之後可能半年都要密集的跟這個重要角色相處
能不能溝通的來絕對很重要 不要互相折磨
所以對我來說設計師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設計公司本身的名氣~~
如果有覺得作品集不錯的設計師就把PDF傳過去 進行下一步溝通及詢價
同時我也做了追蹤回覆的cue表 把設計師(設計公司)回覆的報價跟時程 進度及優缺點等
以線上表單的方式跟家人還有男友sync up
加上有一些沒記錄上去的,例如剛聯繫態度就不太好等等
陸陸續續我們應該也是洽詢了20多家有
這樣的數量也必須要用表單的方式才能記得哪一家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
做記錄或一直更新聽起來好像很麻煩
但相信我
有系統的打字紀錄及統整是我在整個裝潢過程之中覺得最簡單最幸福最能靜下心的時刻了
這是少數裝潢過程中能夠有自控性的事情啊啊啊啊~~
然後其中有一家設計公司很妙
因為預算跟時程評估過後,我們決定陽台跟廁所沿用原本建商的就好不動工
但這一家設計公司堅持說
就算沒有動工,在設計費用的部分坪數一樣要算進去呦!
我反覆問了好幾次他們都是這樣堅持
而且並沒有提供一個可以說服我的理由,只是說這是他們公司的規定
但這個非常非常少見 只是大家還是問一下好
免得走到後面多花好幾萬了
4.決定請哪幾家設計公司出圖
在溝通過及了解價位水平後
就可以決定要請哪一家設計公司出設計提案了!
有些設計公司在這步驟需要費用,有些不用
如果需要費用的話,這筆通常叫做「丈量費」或是「提案費」
一般都會到案場實際看過一次及丈量尺寸
當然我們也是有遇過不方面出門所以用視訊的方式看格局的設計師
不過我後來拿到提案後覺得
比起真的有到現場的設計師
用視訊tour的設計師出的提案,對空間的掌握度還是有差
然後通常提案這時候就要好好評估這個設計師的信用了
我都會跟對方溝通好提案的時間
真的就有遇到一位設計師超過那個時間但一直拖延過好幾天才給提案
這種後續就沒有再連繫了
因為提案只是前期相對單純而且單價低的部分
必須將自己的錢跟人生交給守信用的設計師呦!
大部分的提案費之後可以抵在確認合作後的設計費用中
這些我都有洽詢的時候記錄在表單內(參考上圖F欄提案是否可抵設計費用)
需不需要丈量/提案費用跟專業度我覺得沒有正相關
像我們自己的話找了六家出圖
兩家需要提案費 四家不需要
不過在看完提案最後我們選了不需要費用的設計公司合作呦!
5.設計師出具完整設計圖
現在大部分的設計師都會出3D圖
走過一輪後我真心覺得一定一定一定要出3D圖!!!
後續我們監工跟驗收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用3D圖去做對照的!
畢竟我跟男友完全不是美術相關出身
很多細節要視覺化我們我們才會比較有感覺
而且有時候設計師太忙
或者是有些東西是交給設計助理
他們自己可能都會忘記當時的設計
這時候我們都是直接打開當時的3D建模對照說
不對喔~我們當時是設定這樣呦!
基本上有圖有證據大家都會比較容易有共識
然後有個很大的建議
請花一點時間將3D圖截圖轉換成照片直接放在line相簿中
這樣每次跟設計師溝通,或是在現場監工的時候
只要打開手機找圖就可以直接做對照!
讓我們在施工現場可以更即時的跟設計師還有工班確認施工細節
在監工現場真的不可能一直手捧著筆電一直轉3D圖
而且通常施工時都是一片狼籍然後都是木屑
連筆電要放哪裡都不知道好不!
6.依照確認的設計圖預估工程款&工程時程
在這步驟設計公司就會列表每一個項目花多少錢
就是所謂的工程合約
內容包含用料等級/建材尺寸/建材品牌/工程款費用交付時間點等
所有最最重要的細節都是在這份合約內
這真的就只能一項一項問設計師 能問多細就多細!
避免後續認知上的糾紛
我們家的合約洋洋灑灑就有5大面以上吧,我們問了設計師好幾天有~
其中很重要的是
要問清楚如果之後原本簽約的項目抽掉是否可以扣掉那部分的費用
像是設計師在工程約中開給我們的磁磚跟木地板我們看到實品後覺得沒有很喜歡
所以自己到外面找其他品牌
因為一開始簽約的時候我們有跟設計師溝通
備註最後結算尾款時會以實際有施工的部分跟我們請款
所以磁磚跟木地板這兩樣就會從費用中調整掉啦!
好啦 以上是我自己身為消費者在裝潢設計前置作業
光寫找室內設計裝潢的過程就一篇了
相信只要有經歷過的人應該都懂太多事情要注意了!!!!
而且完全是會逼死控制狂的過程
(話說光找房過程就很曲折 我們看了100多間房子 實在是太累人 買房注意的事就應該之後另外再寫一篇了...)
如果在居家裝潢的前置過程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問我
如果我有遇到的話可以一起分享呦
祝大家錢錢都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啦!
更多城市OL 家居裝潢家電資訊
三機真的救婚姻 之 HOBOT 雷姬7 掃拖地機器人 LEGEE7使用心得
準備搬新家 歐美鄉村風格居家裝潢設計 國外裝潢設計是IG參考推薦名單
OL and The City Facebook fanspage